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东明县  > 正文

东风正扬帆 潮涌万象新
——东明县争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综述

作者: 胡德光 张 慧 彭传军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2-03-29 09:19

快速建设中的高端化工项目
blob.png
扫二维码    关注更多内容

春风吹得百花开,姹紫嫣红入眼来。依偎在母亲河怀抱的东明,处处都是春的赞歌。

“站在‘两个百年’交汇、‘两个大局’交织的历史新起点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提出了‘三个走在前’的殷切期望和总体要求,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,提供了根本遵循。我们将清醒判断‘时’与‘势’,准确把握‘危’和‘机’,为奋力争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而不懈奋斗。”东明县委书记孙迁国告诉记者。

作为黄河入鲁第一站,东明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;这方热土上的人们,正怀揣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用心用情书写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“东明篇章”。

昔日黄河滩变成幸福滩

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哺育着华夏大地,孕育了中华文明。

曾几何时,黄河曾灾害频发,水害严重,“三年两决口、百年一改道”,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。黄河滩区居民迁建,寄托着滩区群众百年的“安居梦”“致富梦”。

“社区建得好,学校、卫生室、水电暖都有,我们感觉自己从村民变成了市民。”谈及新家,东明县菜园集镇鲲鹏社区1号村台的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、面露笑容。

菜园集镇1号村台占地979亩,由8个自然村搬迁组成,配套建有学校、幼儿园、医院、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,规划了二纵一横一环的主要通道,交通十分便利,基础设施齐全。

紧盯黄河滩,攻克“十大难”,近年来,东明县实施完成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这一世纪工程,孕育和形成了“勇于担当、攻坚克难、开拓进取、甘于奉献、不负人民”的大迁建精神,12万滩区群众全部圆了“安居梦”。

又是一场逐梦的奔跑——滩区群众“挪穷窝”,更得“拔穷根”。

沙窝镇黄河滩生态农业产业园内,机器轰鸣,一派繁忙的景象。

产业园负责人李焕雷,曾少小离家,一直在外地打拼。后来,他下定决心,带领一班人返乡创业,在黄河滩区流转了4300亩土地,搞起了现代农业。

“池塘里,你看见的是莲藕,看不见的是藏于泥下的甲鱼。为了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,我们建成了集观赏、生产于一体的甲鱼莲藕混养,这样算下来,千亩莲藕基地效益就增加了数倍。”李焕雷说。

多年来,产业园发展形成了水产养殖、莲藕种植、蔬菜种植、红薯育苗、生产加工、黄河文化六大产业,形成了集特色种养、农产品加工、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。

产业带动就业。黄河滩生态农业产业园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,最多时达800余人,月工资3000元以上。

孙迁国介绍,下一步,东明将扎实做好滩区迁建后续工作,统筹推进产业、就业、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,确保群众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发展、可致富;放大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带动效应,培育壮大凸显滩区特色优势的富民产业。

如今,长兴集乡万亩虎杖种植、焦园乡沿黄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快速成长,一批现代农业和三产融合项目迅速崛起,滩区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更加宽广;“百里黄河长堤”形成了风貌独特的绿色廊道,将东明黄河国家级湿地公园、高村黄河文化苑、庄子公园等自然人文景观串珠成链,十多种、数万只候鸟在这里越冬,一个鸟语花香、生态宜居的“幸福滩”呼之欲出。

奏响工业发展强音

工业兴则经济兴,工业强则发展强。

近年来,东明县坚定不移壮大主导产业,做成了一批增优势、添活力的要事,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断加快。

在东明旭阳化工,轰鸣的机器声此起彼伏,忙碌的身影处处可见——环己酮己内酰胺尾气综合利用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。

“环己酮己内酰胺尾气综合利用项目包含14万吨/年合成氨、59000Nm3/h制氢等装置,主要产品为氢气和液氨,副产品为98%的硫酸。项目建设总投资96094万元,建成后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84160万元,利润23779万元,利税5944万元。”旭阳化工副总经理刘毅说。

据介绍,2021年,该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0.3亿元,合计生产己内酰胺17.56万吨、尼龙6切片4.69万吨、硫酸铵27.64万吨、碳酸钠1.85万吨、双氧水24.36万吨、环己酮7.47万吨、烟酸19.26万吨。

“我们还科学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和十年发展纲要,即2020至2025年计划投资68亿元分两期建设以60万吨/年己内酰胺为龙头的一体化项目,扩大产能、提高市场占有率,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”刘毅告诉记者。

经济发展,既要速度,更要质量和效益。

东明县始终注重量质并举,稳增长、调结构、转方式,县域经济发展一年一大步,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——2021年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、全部税收分别达到484.5亿元、24.6亿元、69.3亿元,分别是2016年的1.4倍、1.5倍、1.7倍,年均增长7.3%、8.3%、10.8%;精准对接市“231”产业体系,累计实施重点项目76个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52家,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位;高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,进入历史最好最快时期,东明高端化工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十强产业“雁阵形”集群,东明石化被认定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。

“我们将坚持转型为纲,紧盯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,坚定不移实施‘产业强县’‘工业强县’战略,坚定不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把基础优势、产业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,推动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,在加快产业升级、提高发展质量上争当排头兵。”孙迁国表示。

满园春色关不住。放眼东明,一个个龙头骨干企业、一个个工业园区如同一个个璀璨明珠,助推东明奋进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。

培育乡村振兴“领头雁”

重点镇是实施乡村振兴的“领头雁”。

去年以来,东明县加快推进重点镇发展,镇域功能更加完善、发展活力更加充沛,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。

2019年,大屯镇被市里确定为首批重点镇和第二批“两新”融合试点镇后,按照“统筹城乡、产城融合”的发展目标,高标准定位,强力推进。

在东明县大屯镇三信木业有限公司,车间内机器轰鸣,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。经过各道加工工序,一张张板材从机器端输送下来。生产出来的这些板材,直接可以用于家庭装修和家具生产。

“如今,有不少当地农户是我们公司的订单合作商,每户年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。”企业负责人介绍说,村民按要求生产出半成品,他们再进行加工、生产、装箱、贴牌,发往国内、国际市场,既带动了群众致富,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,并形成了产、供、销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。

这是大屯镇以板材加工产业发展带动镇域发展、村民致富的一个缩影。板材加工业作为大屯镇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,经过20多年的发展,呈“遍地开花”之势。目前各类木材加工主体达4500多家,纳税企业384家,带动大屯镇及周边乡镇村庄一万余人就业,从业人员每月平均收入5000元以上。

大屯镇党委书记李明星告诉记者,大屯镇板材加工产业链条完整,产品门类齐全,涵盖高档家具、实木板、贴面板、装饰板、木刻、木工艺品等五十余种木制产品,形成了“企业+农户”的生产模式,产品远销欧美、日韩、东南亚等国际市场。

数据显示,2021年,大屯镇全年完成各项税收1.51亿元,居东明县第三位,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202万元,居东明县第四位,规模以上企业达50家,位居东明县第一位。

“下步工作中,我们将着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,扩大养老、医保、基本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,建立工农共生、城乡互补、全面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。支持乡镇驻地规划建设,拓展发展空间,提高承载能力,打造一批特色鲜明、环境优美、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经济强镇。大力支持重点镇建设,健全重点镇工作机制,全面落实支持政策,深入推进‘扩权强镇’,全力推动重点镇高质量发展。”孙迁国说。

站在新起点,朝着新坐标,东明正以更宽广的全局视野和长远的战略眼光,迈向新征程,书写新答卷。

记者 胡德光 张 慧 彭传军 通讯员 王恩标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